江南愤青:从概率和赔率角度看金融科技的悖论

2019-07-29 16:00:00
刘智远
转贴
2213

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一次五道口校友论坛上听到一个演讲,感觉挺有意思,觉得很多人对概率的理解可能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就闲着没事扯扯概率以及赔率方面的问题,仅仅只是我自己的思考而已。



在演讲中这位创始人说他们利用大数据成功的实现了两个非常有效的预测,第一个是成功的预测了冰岛进入欧冠赛八强,他们通过比对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例如球场草的高度、赛场的温度、观众人数等等吧,几百上千的变量最后得出结论是冰岛可能进入八强。另外,他们也利用了一系列的历史变量成功的预测了特朗普当选。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其实就很有意思了。


我大概有三个方面的想法: 第一个方面最简单,就是他们一共预测了多少次? 欧冠赛几十场比赛里,他们成功预测的次数是多少?全球这么多次选举,他们预测对了几次,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前提,如果是预测了几十次,成功了一次,那其实毫无意义。因为 我扔硬币预测的成功率大概也有50%的胜率,而且几乎没有成本。  


第二个方面的思考其实更重要,就是预测带来的结果。 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多事情特别有意思,存在明显的对立。例如在某些领域,你对了一百次,没用,错了一次就死。而在某些领域,你错了一百次没事,对了一次就行。我很多年前写过一篇文章阐述过这个问题,意思就是 人这辈子,到了一定年纪,尽量少折腾,别乱抓机会。 因为很多陷阱都是扮演成机会的形式出现,一旦抓错一次机会,踩一次坑,往往这辈子就很难有第二次机会了 机会也不用多抓,往往一辈子抓一次机会,成功了,你就牛逼了。


坑和机会,就代表了两个事物的两个极端特征。许多错误一个就致命,许多机会,一次就让你人中龙凤,与众不同。


所以,大数据预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其实是结果应用。用在哪里比什么都重要。 很可惜这个公司的应用是在信贷领域,所以我就基本上把这个公司给宣判死刑了,我从来不认为信贷业务可以进行所谓的风险定价。


同时,我也不认为信贷领域预测有什么实际意义,它是个典型的做对一百次没用,做错一次就死的领域。 借贷行业它是个风险收益极度不匹配的行业,风险高于收益,从而带来的结果就是再多的收益都会被一次风险事件给打没,所以这种行业,你只有不断的持续的对,才可以继续


所以,做再多对的事情比不上一次错误,也就意味着你除非百分之百的预测正确,否则你预测率1%跟90%,没什么差别。只要达不到百分之百也就意味着死。



如果让我给建议的话,我到是建议他们改变下方向,往创投行业走走,为什么呢?


因为创投行业属于,你错误一百次没关系,一次正确就可以让你足够伟大,譬如某投资人,投资了个京东,立刻封女皇称号。之前在错误投资死一百次都没关系。 之所以为什么认为大数据无法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定价的逻辑我已经讲了一百次了,可以去查阅我过去的文章这里就不解释了。


这里到是可以 扯淡下目前所谓的现金贷和消费贷款,我大概一年前写过文章,这两个行业都是属于典型流量比风控成本贵的行业 什么意思?就是你对一个人进行风险定价的成本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可能都不够你去找个客户的钱。


所以这个市场就非常有意思,真正赚了很多钱的人都是那些流量方,也就是拉皮条的。而提供资金的人又累又苦,最后还承担了极高的风险,看上去很高的利润背后是庞大的不可测的风险。这个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两个非常可笑的悖论是那些理论专家们自己打自己耳光的逻辑。


第一个逻辑就是如果一个市场真的是真的有需求的话,其实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如果到处都是缺钱的人的话,还需要所谓的获客成本么?就如同一个城市里嫖客很多,妓院很少的话,需要你去拉客么?一定是人满为患啊。只有一个城市里妓院很多,嫖客很少,才需要妓女站街去拉客才要付所谓的成本出去啊。所以专家们说现金贷满足了很多市场需求,我觉得就是扯淡呢?


目前的市场里获客成本已经到了极为高昂的地步,个别城市为了争夺客户还发生了激烈的群架事件,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客户需求是有限的,而供给是明显超越了需求的。  


第二个逻辑就是反证了风控是无效的,因为供给是无限的,需求是有限的,所以大家不计一切成本去获得客户,当你千方百计花费了很多钱获得客户,最后发现客户不符合你的风控标准的时候,你怎么办 你必然是降低你的风控要求,不然你就会饿死。


现实就是这样的,本来一个貌美如花的妓女,非才高八斗的书生不接客,后来青楼越来越多,她就两个选择,要么从良退出这个行业,要么就是降低标准,哪怕是个卖猪肉的,也闭着眼睛安慰自己关灯了都一样。


风控有毛用,所有认为风控很重要的人一般就是两类人:一类是没做过业务的人。一类就是做风控的人,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把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想的无比的重要。


做农业的都认为农业是最重要的,从事教育的人都认为教育是天下最重要的。


水利工程认为水利最重要,最后发现其实谁都没想象的那么重要。我加入了大概一百多个各种各样的骗贷群,在里面学习各种骗贷技术。感觉真是脑袋大开。


很多企业所谓的风控,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个笑话。我从来不信。 目前现金贷所谓的风控核心其实就是两个。


第一个是高利息 当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时候,高利息覆盖高风险是唯一可行的逻辑。 所以降低现金贷的利息,等于让他们自杀。


这个也是我从来不看好各种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因为技术没有办法让他们能把坏账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时候,还强行要求利息控制在一定幅度以内,那是找死。


第二个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不断地扩大规模,提高现金收入,然后把风险后延,这个其实是庞氏骗局的核心了。 因为如果有一天业务不增长,就是死。最近我观察到两个数据很危险。有些担心, 第一个是所谓的共贷数字很高,第二个就是复贷率跟逾期率挂钩很明显。 都代表了这个行业会出一些问题。  第三个方面,就是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往往意味着需要成本 你穷尽很多成本,但是却发现技术手段提高带来的收益甚至可能无法覆盖成本的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个其实跟第二个问题是合在一起的。


就是说,你一定要让你的技术所带来的预测应用在收益最明显的地方 如果没有很明显的收益来覆盖投入的根本,也注定是死路一条的。


我们有很多人总是天然觉得把自己变得更牛逼就以为能过的更好了,其实发现这个是错的。 因为把自己变得牛逼是需要成本的,而牛逼带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所以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收益覆盖不了成本,死了。 这个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本来日子过的好好的,但是去了长江、中欧,各种EMBA, 然后就死了的原因。


核心是因为提高了自己的各种成本,却未能带来与成本提高相匹配的收益。


我身边就有个企业家,一个厂开的好好的,然后非要让我写推荐信去都EMBA,认识了一帮牛逼闪闪的朋友,然后各种私董会、学习、天上各种飞出国考察、学费一年几十万,结果各种社交考察费一年上百万,人是高大上了,但是没有收益啊,还碍于面子这个投资那个投资,自己的厂子也没心思管理出了各种状况,资金没跟上,最后破产了。 


这种案例其实挺多的,我还投资过一个企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帮小屁孩带了几个也不太牛逼的员工创业,顺风顺水,公司也发展不错,后来觉得公司赚钱了,应该搬入好点的办公室,就搬了,办公室好了,觉得原先的员工能力一般,得改善下,然后招聘了一帮BAT资历很好的员工,工资是以前员工的三四倍,本来一年差不多三四十万的费用,结果一下拉到一百五六十万,但是业绩并不会随着你搬入更好的办公室,招聘了更好的员工就大发展的,没个一年就人去楼空散了。 这两个案例想说明的是牛逼或者看上去牛逼都是需要成本的,你要考虑的点是如何收益能否覆盖你的成本


讲完这个案例的三方面思考,开始讲概率和赔率的一些思考。还是挺有意思的, 我觉得这个世界认知决定了选择,而选择往往决定了你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的 我还是相信很多事情,一开始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所以起步点的选择很重要, 不要轻易盲目做选择,为做事情而做事情,带来的结果往往会错失更多的机会,带来更大的成本 所以每次当我准备去做一件事情的话,我最喜欢的思考方式是把事物拉到极致,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情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