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港股究竟给创新药圈子带来了什么?

2019-11-13 09:30:00
June
转贴:
亿欧网
2391

【编者按】科创板、港股的未盈利上市政策落地无疑在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赛道添加了两座巨型加油站,政策施行以来,究竟给创新药圈子带来了什么?一级市场的高估值和二级市场的高爆发,究竟泡沫四溢还是雪中送炭?

本文来源于医学界智库,作者小白;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如果把创新药研发比喻成一场赛车,那么研发技术是车身,资本就是汽油,漫长的新药研发过程需要资本的陪伴,昂贵的临床试验需要资本的支持,高智商、高学历的研发团队需要资本的保障。

科创板、港股的未盈利上市政策落地无疑在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的赛道添加了两座巨型加油站,政策施行以来,究竟给创新药圈子带来了什么?一级市场的高估值和二级市场的高爆发,究竟泡沫四溢还是雪中送炭?

10月31日,同写意首届全球生物医药前沿技术与政策法规大会分论坛“科创板大环境下的生物医药投融资逻辑”上,来自平安创投的合伙人周晖带来了《科创板大环境下的生物医药投资》的演讲。

中国医疗产业鸟瞰图 

从宏观来看,中国医疗市场总规模超过超过了10万亿,微观上来讲也已经形成了不少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医药领域,恒瑞医药是7000多亿,在CRO领域,药明康德超过1500亿,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平安超过100亿,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龙头的企业。

从细分行业上来看,在医药这个行业主要是两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创新。包括像国外新药的加速引入,AI医药研发日益被重视,投资人对新药品种是否为中美双报,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尤为关注。

第二个趋势是鼓励行业整合并购。包括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最后目的是鼓励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无论是监管还是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就是说,中国医药企业大概有7400多家,未来大部分医药企业将会被挤出市场。

医疗器械行业也出现三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进口替代升级。相比以前,现在的进口替代已经开始由中低端转向高性能、高附加值领域,比如说像大型影像设备、化学发光等等领域。

第二个趋势是投资目光转向海外。国内的企业现在开始并购一些海外的品种来提升它的技术水平,这一类的并购案例每年增多。

第三个趋势是独立检验中心成热点。在整体医保控费大的背景下,独立的检验中心成本和效率都有非常大的优势,从二级市场的表象上看,表现也都是有非常好。

IPO真是happy ending吗?

医药是中国健康产业最大的部分,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挑战上来看,医保控费的压力下整个的市场增速会放缓;而机遇也不乏很多,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二级市场龙头企业的增速和市值的表现都非常强。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更是使得基层医疗的市场充分发展潜力。优秀审评政策、上市许可人制度的加速落地激励我国新药的创新。

大环境总体利好,那么IPO真的就是创新药企唯一幸福归宿了吗?答案是不一定。从目前国内的新药研发的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整个资本市场成熟度还是不够。一级市场大规模投资新药大概有五年左右的历史,二级市场才刚刚开始建设,包括港股、科创板。而科创板10月30日才迎来第一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其次,一级市场退出的路径还是相对比较单一。在国外,新药研发企业不会去IPO,很多都是被大型医药公司收购,刺激了整个市场的再循环。但是在国内,目前现存的医药公司还是以仿制药为主,包括资本市场对创新药收购的政策、制度建设上面还不是特别完善。这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来讲还达不到那个要求。所以退出路径这一块,还是相对比较单一。

IPO也是一面照妖镜

入大药企法眼,最终嫁入豪门在中国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初创药企还是为着上市而孜孜以求不断努力。

科创板VS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基本情况比较

从时间和规模上看,科创板和港股相比,前者大概晚一年出来,总体注册规模来讲比港股小很多,大概是36亿,港股是176亿。

从排队的数量上看,科创板远高于港股是33个,港股是14个,门槛上来讲,港股会更低一点,发行市值是15亿港币,科创板采用第五套标准的话,需要50亿人民币的发行市值。

科创板VS港股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对比

从首发募资规模上来看,港股远高于科创板,但从后期的增幅上来看,科创板远高于港股。

从发行市值上来看,科创板的平均市值50亿,当前的平均市值涨到137亿,大概涨出了1倍多,港股是162亿,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港股的投资人更看重公司长期的价值,并且定价会相对更理性一些。

从目前整个科创板医药企业受理情况上来看,科创板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不仅仅是生物制品,还包括高端化学药、高端医疗设备与器械及相关技术服务。

虽然IPO非常美好,但并非每一家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都会得到通行证。就目前科创板已经被终止生物医药公司来看,证监会的监管还是相当严格,其被拒原因大致有三点:

应收账款偏高,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50%。

推广费用比较高。

第二大客户信息披露含糊。

这三点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三家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够的,如果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那对上下游的议价就非常强,就不会存在应收账款的问题等等,当然最核心的还是这个公司的产品是不是有技术的创新性和领先性。

科创板、港股究竟给给创新药圈子带来了什么?资本热潮之下,或许存在不少泡沫,但也播撒下不少的种子,给了整个新药研发圈子更多的试错机会。当热潮过后,穿越寒冬,真正具有创新意义、具备生命力的青苗才会留存下来,带着中国创新药的希望茁壮成长。


(来源:本文来源于医学界智库,作者小白;经亿欧大健康编辑)